2009-2010年度博士毕业生招聘启事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武汉东湖之滨、小洪山麓。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是1996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6月)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重建于1979年2月)合并组建而成,现是以核磁共振波谱学、原子分子物理和数学物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并积极开展高新技术研发的综合型研究所。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拥有5个国家或院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磁共振中心、中国科学院冷原子物理中心(武汉)、中国科学院原子频标重点实验室(筹)、参与建设的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5个研究室: 磁共振研究室、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室、数学物理研究室、原子频标研究室、光电子研究室;以及4个所级支撑平台: 磁共振技术中心、激光光谱技术中心、高技术工程中心和计算信息中心。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现有职工303人,其中科技人员215人(正高级科技人员34人,副高级科技人员6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973”项目首席专家3人。有硕士学位授予点7个,博士学位授予点3个,1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博士生导师34人,在学研究生25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23人。 
   自建所以来,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共取得科研成果奖近300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防重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国家星火科技奖以及中科院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1985以来,获授权发明专利 45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平均每年发表SCI论文150余篇。主办的《数学物理学报》(中、英文版)和《波谱学杂志》均为我国自然科学的核心刊物,《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为SCI收录期刊。 
   因研究所事业的发展,现需扩大研究所的人才队伍,热烈欢迎有志从事科学研究与高技术研发的博士毕业生来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工作。 
一、岗位需求见附件需求表 
二、待遇 
  享受中科院“三元”工资(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励)待遇,安家费、住房补贴和科研启动费等待遇见研究所网页上队伍建设栏目中的人才政策相关文件。博士安家费8万。 
三、 应聘材料 
  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学历与学位等相关证件发电子邮件至我所人事教育处。申请材料上请注明申请什么课题组 。 
 四、联系方式 
地 址: 武汉市武昌小洪山西30号人事教育处 
邮政编码: 430071 
网 址: www.wipm.ac.cn 
电 话: 027—87199544或87197055 
 电子邮件:rsc@wipm.ac.cn shitao@wipm.ac.cn  
  
附件:     应届毕业研究生需求表 
  
 
| 
 课题组或研究小组  | 
 人员需求情况  |  
| 
 学科方向  | 
 拟聘岗位  | 
 人数  | 
 学历  | 
 备注  |  
| 
 1、冷原子理论 
   | 
 冷原子物理  | 
 博后或助研  | 
 1  | 
 博士  | 
    |  
| 
 2、冷原子物理  | 
 原子分子物理、光学  | 
 博后或助研  | 
 2  | 
 博士  | 
    |  
| 
 3、量子信息与量子光学  | 
 原子分子物理、光学  | 
 博后或助研  | 
 3  | 
 博士  | 
    |  
| 
 4、原子分子外场理论  | 
 原子精密谱理论与计算  | 
 助研  | 
 1  | 
 博士  | 
 有大型程序编写与并行计算能力  |  
| 
 5、超冷原子物理与应用  | 
 超冷原子体系的新奇量子现象  | 
 博后或助研  | 
 1  | 
 博士  | 
 具有冷原子实验经验  |  
| 
 6、强外场原子分子动力学  | 
 原子分子物理  | 
 博后或助研  | 
 2  | 
 博士  | 
 熟悉超短强飞秒激光技术者优先  |  
| 
 7、分子光谱和动力学  | 
 分子超快动力学  | 
 博后或助研  | 
 1  | 
 博士  | 
 熟悉飞秒激光  |  
| 
 8、表面分子化学物理  | 
 凝聚态物理,表面物理、表面化学  | 
 博后或助研  | 
 2  | 
 博士  | 
 熟悉表面化学、表面物理或第一性原理计算者优先  |  
| 
 9、软物质NMR  | 
 高分子材料  | 
 博后或助研  | 
 1  | 
 博士  | 
    |  
| 
 10、固体NMR  | 
 多相催化 
材料化学  | 
 博后或助研  | 
 1  | 
 博士  | 
    |  
| 
 11、核磁共振仪器技术  | 
 电子工程  | 
 中级  | 
 2  | 
 本科 
以上  | 
 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  
| 
 12、生物波谱及代谢组学  | 
 生物波谱  | 
 博后或助研  | 
 2  | 
 博士  | 
 质谱/生物化学/生物医学/营养学背景或有模式识别分析经验。  |  
| 
 13、磁共振影像  | 
 动物行为  | 
 助研  | 
 1  | 
 博士  | 
   
   |  
| 
 电生理  | 
 助研  | 
 1  | 
 博士  | 
   
   |  
| 
 14、理论与计算化学  | 
 计算化学和分子模拟  | 
 博士后或助研  | 
 2  | 
 博士  | 
 熟悉计算化学和分子模拟软件,有相关科研经验  |  
| 
 15、多复变函数论  | 
 多复分析或复几何  | 
 助研  | 
 1  | 
 博士  | 
    |  
| 
 16、非线性双曲型偏微分方程  | 
 偏微分方程  | 
 博后或助研  | 
 1  | 
 博士  | 
    |  
| 
 17、非线性椭圆型偏微分方程  | 
 偏微分方程  | 
 博后或助研  | 
 1  | 
 博士  | 
   
  
   |  
| 
 18、量子纠缠理论与应用  | 
 泛函分析、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  | 
 博后或助研  | 
 1  | 
 博士  | 
    |  
| 
 19、超冷费米简并气体和冷分子 
本研究小组请直接联系其负责人: 
E-mail: kjjiang1@yahoo.com     kjjiang@lkb.ens.fr  | 
 原子分子物理、光学  | 
 博后或助研  | 
 3  | 
 博士  | 
 具有冷原子实验经验者优先;从事过原子分子和原子光学领域研究  |  
| 
   
  
20、蛋白质动力学 
  
本研究小组请直接联系其负责人:tangch@missouri.edu  | 
 生物物理、核磁共振  | 
 助研  | 
 2  | 
 硕士  | 
 有蛋白克隆、表达和纯化的实验经验  |  
| 
 生物物理、核磁共振  | 
 博后  | 
 1  | 
 博士  | 
 物理或其它相关专业学位,有较强的理论物理和量化计算的背景和实验经验,熟悉C++、Python和Matlab者优先  |  
| 
   
  
21、磁共振波谱和成像(NMR/MRI)新技术/新方法 
磁共振波谱和成像(NMR/MRI)新技术/新方法 
   | 
 无线电物理  | 
 博士后或助研  | 
 2  | 
 博士  | 
 有磁共振/电子工程/激光技术/高频微波技术者优先,有强的创新科研意识  |  
| 
 无线电物理  | 
 工程师  | 
 1  | 
 硕士  | 
 有磁共振/物理/工程背景优先,具有较强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  
| 
 本研究小组请直接联系其负责人:应聘者请准备个人简历和最近5年个人打算和工作计划。联系人: xinzhou@berkeley.edu 或 xzhou@lbl.gov 
如有意读此方向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者,也请发email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