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扫描
施雅风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九十华诞庆祝大会在兰州举行
2009-06-11      

 

寒旱所网
 
5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迎来了其九十华诞,并在兰州召开了施雅风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孙鸿烈、孙枢、李吉均、程国栋、安芷生、丑纪范、刘昌明、吴国雄、陆大道、秦大河、姚檀栋,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以及甘肃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侯长安、甘肃省副省长郝远等专家和领导出席了施雅风院士生日庆祝大会及学术思想研讨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发来了贺信。
据悉,施雅风院士1919年3月生于江苏海门。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44年获浙江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竺可桢研究会理事长,国际冰川学会理事,国际冻土协会国家通讯员,国际山地学会顾问,国际冻土协会理事,国际冰川学会理事,名誉会员,国际第四纪协会和皇家伦敦地质学会名誉会员等职。他是我国地理学家,冰川学家,是中国现代冰川研究的开拓者。他的科学思想和学术行为开创了中国地理学的新纪元,也极大地影响了地理学的发展,为后来地理科学发展探索了道路。
在学术思想研讨会上,专家们谈到他曾多次组织领导祁连山、天山、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山的冰川考察,编著了有关考察报告和综合性著作。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施雅风院士提出的将高亚洲冰川划分为海洋型温冰川、亚大陆型(或亚极地型)和极大陆型(或极地型)冷冰川三类,并被世界地学界广泛接受并引用。由他提出的波动冰量平衡法与冰川-气候相关法,较正确地预报了巴托拉冰川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中巴公路(中国-----巴基斯坦)通过该地区线路问题。在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方面,他参与领导了50年代中国地貌区划的研究,并负责华北、西北等地区的区划和地貌图的编制。他首先指出中国西部山区小冰期与末次冰期遗迹位置和特征,并为14C年龄资料所证实。初步提出西部几个山区的冰期划分和对比意见。80年代和合作者提出了庐山等中国东部中低山地面也存在第四纪冰川的意见。在历史地理与科学史方面,较深入地探讨了川东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还发起和参与了编辑《竺可桢文集》。由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呕心沥血,历时24年,在大量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编纂完成的《中国冰川目录》,这是在冰川数量多、类型齐全的加拿大、美国、中国、俄罗斯4个冰川大国中,唯一的按照国际冰川编目提出的40多项参数的世界冰川编目规范完成的中国境内的冰川编目,是我国目前精度高、登记内容多的全面系统的冰川库。通过《中国冰川编目》,首次获得了中国各流域、山脉和各省份的冰川准确数量。《中国冰川目录》是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也是中国地学界划时代巨著,将对于全面认识中国冰川资源现状、变化和趋势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为冰川变化监测、全球变化研究、西部水资源研究和冰川旅游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该研究成果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些基础上,由他组织编写的《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里程碑。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各个山系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和有关冰期环境,特别是2万年前末次冰期盛时冰川遗迹。该研究成果获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受到国际冰川协会主席Pro.Dr.Atsumu.Ohmura和世界环境最高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的高度评价。国际冰川协会主席ro.Dr.Atsumu.Ohmura评价道:“这本专著不仅是中国科学家成就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而且对于国际上所有在冰川学和第四纪科学方面的科学家都是极为重要和很高价值的。此次新出版的这本关于第四纪的专著绝对是由一个国家的一批科学家所完成的顶级科学水平的著作。
施雅风院士还在多年冻土和泥石流研究、西北水资源、第四纪环境演变以及全球变暖对西北气候、水资源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等领域也有重要贡献。他先后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主编出版专著20余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香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科学成就奖,甘肃省科技功臣奖等。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Copyright © 2003-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3号楼 邮政编码:100101
京ICP备05002818-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