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扫描
路甬祥展望21世纪的技术进化
2007-09-10      

科学时报

 

    作者:王学健 卢家兴 2007-9-9 21世纪前半叶,包括中国十几亿人口在内,全球将会有20亿~30亿人口摆脱饥饿和贫困,走上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而过去300年工业化、现代化仅惠及不足10亿人口。因此,这将是史无前历的大变革、大事件!这将为世界发展和进步注入空前的动力与活力,将根本改变世界的发展方式、改变全球经济发展和政治格局,也将对全球资源、能源提出空前的新需求,对我们生存的地球的生态环境带来全新挑战。”98上午,在2007中国科协年会主题报告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对即将到来的巨大社会变革作出高瞻远瞩的分析。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并不断融合的时代,科学与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影响人类文明进程。因此,把握未来技术的本质特征,把握技术创新进化的规律,将有助于推动技术的健康发展,服务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持续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和生态文明。”路甬祥说。

 

    路甬祥表示,技术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式,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技术也是人类观察、认知、利用、开发、保护、修复自然的工具、方法与过程。技术进化是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止境的进化发展动力和前沿。21世纪的技术创新进化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类必须创造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发展模式,在公平改善和提高当代人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不应危及我们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权利与生态环境。

 

    他说,21世纪技术的进化,将向拓展人类智能的方向发展,将向资源能源节约、循环利用、可再生、可持续发展,将更加关注环境友好、生态安全,将更加关注生命、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人类将进一步探索利用空间、海洋和深部地球,技术将呈现出群体创新突破协同进化的态势,技术创新进化和转移传播的速度将继续加快。

 

    路甬祥这样描述21世纪技术创新进化的使命与途径: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技术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的创造力,为了人的健康富裕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支持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相协调;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坚持信息、生物、材料与先进制造、能源环境等基础技术与各类军民应用技术协调发展;坚持基础与前沿研究、工程应用研究、技术转化研发、规模产业化协调发展;坚持国际交流合作与自主创新相协调。

 

    第二,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不断认知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经济社会、国家社会生态安全和区域发展的科学规律,为科学发展不断提供新的知识支持。加强前沿研究,致力科学原创、促进自主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大幅提升技术创新的源头供给,促进产业转化,为在全球经济竞争合作中取得主动地位,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国家安全、人民康乐幸福,为全面实现科学、和谐、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的自信心,端正创新价值观,防止和纠正创新和管理工作中的浮躁现象。完善技术评价体系,技术创新应由市场评价、社会评价、历史评价。着力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尤其要坚持给年轻人更多的创造发展空间。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技术教育质量和水平,着力培育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创新人力资源。深化创新体制改革,不断革新影响自主技术创新的陈腐观念和体制束缚。

 

    第四,完善创新型国家的制度建设。提升鼓励创新的立法原则,完善鼓励和保护创新的基本法律制度。建设完善公平竞争、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促使企业自觉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建设政府引导、市场开放、企业自主、产学研高效协同的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完善适应创新型国家要求的工程技术教育体系、技术研发体系、金融税收体系、风险投资和中介体系、创新资源配置制度、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国家采购制度、创新基础设施、科学普及和技术转移和扩散制度、创新文化等。以制度保证加快实现向创新驱动的创造大国的跨越。

 

    第五,引领未来的发展。前瞻部署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与先进核能、纳米与先进材料、先进制造、人口健康与医药、空天海洋、生态环保等相关前沿技术研究与创新。加强战略研究与规划,加大投入和政策引导,推动竞争与合作,致力发展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技术和产业。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Copyright © 2003-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3号楼 邮政编码:100101
京ICP备05002818-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