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 作者:路甬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我国对基础研究领域的资助实行国家基金制创新性的探索。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受到国内外如此广泛的赞誉,我以为主要原因是:
定位准确,职能明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诞生伊始就将自身定位为管理自然科学基金的非营利事业单位,明确其主要职能是根据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和规划,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技术自身规律相适应的基金制度和运作方式,运用国家财政投入的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全国,公平公开,择优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发现和培养人才,发挥基金的导向和协调作用,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十年来,虽然基金委的领导班子几经换届,资助类型、方式和规模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要求有了重大的变化,但基金委始终秉承国家赋予的定位与职能,一以贯之,不衍生设立或企图设立直属研究机构,不进行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不接受有碍公平的私人和企业资助,从根本上保证了基金委的国家性质和公共职能定位以及其职能的正确行使。
尊重规律,科学管理
基金委自建立之日起,始终认真研究科学规律,特别是基础研究和部分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公益性、公共性的应用研究的规律。
二十年来,基金委认真研究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科技创新规律,认真研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规律。努力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尊重规律,依规律办事。建立了一整套符合规律的、系统的自主原则,组织架构,评审和管理制度及监督评议制度,实现了基金的科学管理。例如,确立了有利于实现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有利于促进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有利于促进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和结合,有利于促进行业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等作为确定基金委资助类型、方式、范围和重点的基本原则。
坚持“面向全国,自由申请”以及确立了“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制定项目评审标准和管理办法以及组织对申请项目的评议和评审的原则。
明确规定了面上项目必须通过科学部初审、同行专家评议、学科评审组评审、委务会议批准确定资助项目的遴选程序。
在按学部学科设立评审组的同时,还设立了监督委员会,受理异议,行使监督。确定了“公平公开、平等竞争、科学民主、激励创新”的基金运行机制,还建立了回避、保密、监督、审计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在建立完善基金一整套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在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还根据我国国情和经验,积极探索和创造了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二十年来,由于几代基金工作者的探索、追求和奉献,由于全国科技界的支持、批评、监督和爱护,孕育凝练形成了以“尊重科学、鼓励探索、平等宽容、激励创新、民主公正、团结和谐”为主要特征的基金文化,成为基金制度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发展沃土。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基金委伴随我国科技、经济社会发展而发展,伴随着世界科技进步而进步。与时俱进,改革探索,开拓创新,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和我国科技进步和国家改革发展的需求。
为适应支持自由探索和重点、重要研究方向、领域和重大研究目标的要求,形成了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以及重大研究计划等基金支持资助层次和结构;为适应充分尊重和支持优秀人才的创新自主权,培育和造就优秀创新团队,基金委适时推出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优秀团队、基金资助项目。
为适应和推动国际合作和吸引优秀海外人才合作进行高水平研究工作的需要,基金委推出了重大国际合作基金专项和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等。为适应对一些重要行业和领域的强化支持和导向,基金委还试行与社会力量和企业探索在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下定向专项合作资助项目等,不断适应形势变化发展和新的需求。正是因为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基金委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生机和活力。始终受到国内外科技界、社会各界、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欢迎和支持。成为二十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中最为成功的制度创新之一。
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的成功经验不仅对于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如何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可以从中得到诸多启示和教益。
衷心祝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进一步发展壮大,进一步成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的主要渠道,成为体现国家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进行投入以及实施政策引导的重要手段,成为通过公开公平、自由竞争,优化国家对于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成为发现、培养和造就优秀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成为培育和加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源头供给和基础的重要制度,成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本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