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启动大规模可可西里考察

发布日期:2005-07-14 来源: 字体:[ ]

新华网

   

    北京7月13日电(记者李斌、冯晓芳)孤独寂寞的可可西里核心地带,将首次有人类的足迹穿越。中国科学院13日宣布,我国科学家将于今年9月1日至10月下旬对可可西里地区进行大规模科学考察,这将是人类首次穿越可可西里核心地带。

    可可西里,藏语意为“美丽的少女”,是指处于青藏高原腹地,以可可西里山为主体,唐古拉山脉以北,昆仑山脉以南的广袤的高海拔中低山、丘陵和湖盆平原区。这里平均海拔5300米,高寒缺氧,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虽然我国科学家数十年来也曾多次涉足这一地区,但由于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迄今没有一支科考队到达2万多平方公里的可可西里核心地带。

    “这是我们多年的期盼。”活动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说,“尽管青藏高原科考已经进行数十年,但是240多万平方公里的高原面积实在太大了,人类对其中一些地区的了解还是太少,可可西里地区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分析这一地区可能是世界干旱和寒冷的核心地区之一,至于究竟是不是,还有待考察。”

    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主办、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等承办的这次考察活动,将历时3年,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或秋冬季进行为期40多天的考察。

    2005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野外科考队由科学家、通信支持人员、后勤人员和新闻记者组成,队长将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研究员担任。科考队将从西藏拉萨出发,途经双湖、普若岗日、格仁错、岗扎日、可可西里湖、鲸鱼湖、茫崖,最后抵达青海格尔木。

    专家指出,这一路线将“穿越”多种气候带,可见火山、温泉、高原喀斯特、冰川冻土等多种地貌类型。沿线经过地质类型中的缝合带与构造带,综合科学考察价值较高。

    “虽然这次考察规模较大,但是即使三年加起来,在野外的时间也不过几个月,因此对考察的成果要实事求是。”孙鸿烈说。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联通为这次科考活动提供了价值2000万元的通讯设备和通讯资源,对科考进行全程全方位的通信支持。中石化等企业也分别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