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考察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传播 > 科学考察 > 走进珠穆朗玛
走进珠穆朗玛-前言
2011-06-16      

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遥远绵延在青藏高原的南缘是地球上最雄伟高大而又最年轻的山系。"喜马拉雅"意指"雪山",全球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啕矗立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白雪皑皑的群峰之上,成为整个山系的最高地段。人们时常将它和北极、南极相提并论,称为地球上的"第三极",长期以来一直为许多探险家、登山家和科学家所瞩目。
对珠峰地区的登山和科学考察活动始于1921年但早期的考察资料和研究成果比较零星,我们对珠峰地区的自然特征仅有凤毛麟角的粗戊了解。从1959年至1975年我国先后对珠峰地区进行了3次较为系统的多学科综合考 察,揭示了喜马拉雅山脉隆升对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十几年来在珠峰地区开展了冰芯、冰川变化与大气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对该地区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的地位和认识不断加深,又获得了可喜的新进展。
   珠峰地区独特而多样的地理刽牛、脆弱而敏感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在全球环境变化下研究地气系统水分与能量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变化的理想场所。对其机制的探讨不仅能够深刻理解珠峰地区独特地域单元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也是揭示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的重要途径。今年适逢1975年珠峰登山科考3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再次组织以"珠峰地区对全球 变化的响应"为主题的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对珠峰地区开展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冰川与水文、生态、环境以及珠峰高度变化历史的观测研究,将能够获得30年来珠峰地区环境变化的新认识更重要的是为在珠峰地区建立长期的定位和半定位观测台站奠定基础为今后特高海拔地区各圈层自然要素的长期动态监测提供基准参照系。
   在新世纪开展的这次珠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开始于今年3月中旬,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寒区与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10个单位的目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科考活动, 6月中旬大部分科考队员圆满完成任务,回到了各自的单位。科考队队员首次登上了海拔7200米的高度对垂直高度从海拔1臼0米至7200米、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科学考察和观测研究,采集了大气、河水、湖水、雪冰、岩石、气溶胶、植物、人类毛发等样品近2000个,其中包括非常珍贵的珠峰峰顶的岩石和雪样以及3支m多乡长长的冰芯。获得的样品和资料将为深入研究珠峰地区的环境变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参加此次珠峰地区科考活动的大部分年轻队员是初次来到青藏高原,他们在科研实践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刷新了自己登高的海拔记录。对于长期在比较优越的城市条件中生活成长的年轻人来说,第一次参加综合科学考察,特别是在珠峰地区这种极端条件下的科考活动,几乎每天都会有新鲜事发生,引发很多感触和体会。刘勇勤等同学的日记比较细致地描述了科考中自己的感受和点点滴滴的小事读起来颇有新意。几十年来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研究,凝聚了我国几代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许多人默默地把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值得庆幸的是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传承了老一辈科学家执著追求、踏实苦干的精神继续在青藏高原这一科研平台上协同努力、求实创新。我希望《走进珠穆朗玛〉的出版能让广大读者对青藏高原研究和登山科考活动有一初步的了解,更希望能激发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激情。更祝愿大家能亲自走进世界屋脊去领略井探索自然界的无穷奥秘努力读懂大自然这本天书加深理解并尊重自然规律,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我们地球家园的美好明天。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Copyright © 2003-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林萃路16号院3号楼 邮政编码:100101
京ICP备05002818-1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31号